快捷搜索:  

哥窑的特点是什么,宋窑有兄弟二人各主一窑

广告

每日一谈:宋代哥窑上面一篇文章中,我和大家分享了宋代官窑的相关知识。今天和大家来聊聊五大名窑中最神秘的哥窑,哥窑至今能在史书上找到的相关资料不多,目前为止窑址在哪都还没有最终定论,我个人比较倾向的认为哥窑应该在今天的浙江龙泉地区,哥窑为何得名,在南宋的时候有两兄弟,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哥哥的窑就叫哥窑,弟弟的窑就是今天的龙泉窑。

我到现在为止也见过一些哥窑的作品,但有些前辈和我说那不是哥窑是官窑作品,其实哥窑瓷器和官窑瓷器的特点非常的相似,都有紫口铁胎的特征。开片的形态也非常接近,现代古玩爱好者以金丝铁线作为一个辨识特征也做哥官之分。至于金丝铁线是怎么来的,以后有时间我可以详细的和大家来聊聊!

1、哥窑是哪代的?所产瓷有什么特点?

哥窑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各主一窑,史所烧者曰“哥窑”,弟者曰“弟窑”。两窑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通志》:“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兄曰哥窑,弟曰生二窑。”此后有关两窑的著录渐多,均源于此。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开片形如冰裂,纹片呈黄黑二色,因有金丝铁线之称。

龙泉窑经多次调查与发掘,迄未发现传世哥窑标本,哥窑是否属于龙泉窑系统的问题还有待于证实。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

2、哥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2、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4、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