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王献之什么关系,赵孟頫和王羲之王献之的关系
王献之凭啥和他爹平起平坐?看看他这帖草书,周总理下令重金买回!人们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书圣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但是只有王献之与他并称二王,王献之的名气甚至一时之间曾经超过王羲之,作为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享受的绝对是顶级资源,书圣亲自教习,但是能与他父亲平起平坐,王献之靠的除了深厚的家学渊源,还有超乎常人的努力,王羲之练字,有著名的十八口大缸的典故。
结果王羲之指着院内的十八口大缸跟他说:你呀,写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稳腿呢。最后王献之书法能有此番造诣,研墨洗笔用完的水绝对不止那十八口大缸。南朝著名的丹药学家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萧衍的通信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比世皆尚子敬,海内非惟不复知元常,于逸少亦然。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如今四海之内,人们只知王献之,甚至连楷书祖师爷钟繇和书圣王羲之都忘记了。
1、王羲之和王献之二王后人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2、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王羲之和谢安之间是什么关系谢安是谢道蕴的叔父.谢道蕴是王徽之的老婆.王羲之是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的父亲。王羲之是王献之儿子谢安是王羲之老婆谢灵运的叔父。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王羲之与谢安也是好朋友。
3、王羲之王献之王珣是什么关系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王洵,王羲之之侄、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
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王洵,又有名叫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官至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加散骑常侍。